当前位置: 首页 > 团学工作 > 团旗飘飘 > 正文

“推普语 振药乡”志愿服务团队赴松潘县白羊乡学校进行普通话推广

【来源: | 发布日期:2024-07-12 】

【教院讯】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“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”的政策方针,7月11日,阿坝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组建的“推普语,振药乡”志愿服务队前往阿坝州松潘县白羊乡与当地政府、村委同心协力,在当地白羊九年一贯制学校开展喜闻乐见的推普实践活动。

在家长大力支持以及学生的认真参与下,活动影响力不断加强,学校掀起了学习普通话的热潮,也让更多的儿童和村民认识到了普通话的重要性。

在推普活动开展之前,志愿队成员首先通过访谈的形式对当地村民和学生开展调查,初步摸清当地普通话的使用情况和普及情况,以及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状况。与此同时,队员们在访谈过程中积极探索在松潘县白羊乡开展“推普助力乡村振兴”的可行性及适合当地儿童发展情况的推普支教内容。经过详细调研,志愿队最终确定了以“基础——实践——创造”为框架的“7天训练计划”,开展相关语言活动、艺术活动。

活动伊始,“推普语,振药乡”志愿服务队队员发挥专业特长,迅速与服务幼儿拉近距离,用充满创意的教学方式为当地儿童举办普通话小课堂,围绕“听说读写”四个方面,结合注意力训练小游戏,提升孩子们的普通话水平。

课堂上,教学组主讲学生成员首先向孩子们科普了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性,通过学生的自我介绍找出他们发音中的集中性错误,重点对儿化音进行了纠正和反复练习,其余几名助教也在课后对口音严重的同学进行了一对一辅导。

社会实践中,为进一步彰显地方文化,志愿队将普通话推广与中医药文化相结合,不论是幼童班的“李时珍与《本草纲目》”,还是小学班的“神农氏与《神农本草经》”,队员们通过讲解生动有趣的中医药故事,让小朋友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练习普通话,并纠正学生们在发音、语调、情感、表达等方面的问题;通过评选“学习小标兵”的课堂管理方法,提高学习动机,使声韵发音逐步标准,语调逐渐自然,自主发言更加流畅。

课堂学习之余,队员们与学生玩起“是与不是”“逛三园”“击鼓传花”等游戏,寓教于乐,让孩子们在一问一答中加深对普通话的熟悉程度,在欢声笑语中提高普通话的表达能力。

供稿:谢林杉

供图:“推普语,振药乡”志愿服务队

编辑:唐啟瑜

编审:邓志光